勞資爭議的起點─工資的認定
律師辦過不少勞資爭議案件,發現一個很有趣、但也很嚴重的現象:
同一張薪資單,勞方跟資方往往有完全不同的解讀!
加班費怎麼算?津貼到底算不算工資?你以為是工資,老闆說是獎金—— 結果到法庭上,這些「精彩的名目」竟成為雙方攻防焦點。 身為律師,我也常常被某些創意名稱逗得會心一笑😅
工資名目影響的範圍
你知道嗎?薪資單不只是月初「看一下金額就丟掉」的東西,它其實關係重大,因為…
工資名目的不同,會直接影響這些計算:
🔸加班費的計算基礎
👉只要是被認定為「工資」的項目,就要納入加班費的算法。
🔸資遣費的計算
👉工資項目的總和,會成為你「平均工資」的基準。
🔸舊制退休金
👉計算也是看「平均工資」,名目不對=少一截退休金。
🔸職災工資補償金額
👉原薪資是多少,就補多少,所以名目多重要你說說看?
🔸勞保投保金額是否足額
👉有沒有投保到應該的金額,薪資單就是最直接的證據!
那張看似平凡的「薪資單」:
✔ 是法律上的證據
✔ 是計算權益的基礎
✔ 是你和雇主之間的「第一份合作文件」
給員工的提醒
👉不要只看帳戶有沒有錢入帳
👉每月拿到薪資單,花1分鐘檢查名目,有問題就問!
給老闆的建議
👉薪資單的設計越簡明清楚越好,模糊項目反而可能留下法律風險!
工資是勞資關係的第一步,薪資單就是雙方的信任基礎。
名目怎麼填?數字怎麼算?不是小事,是保障你未來權益的大事!
📩對於薪資單上哪些項目應該納入工資還有疑問嗎?
📅歡迎預約律師諮詢,幫你看清每個名目的法律意涵。
📌轉給你的同事、老闆、HR朋友知道吧!這一張小小的薪資單,決定的可不是小數目。